2020年春季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挡了员工们返校的脚步,影响了202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进展。为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学院多次召开线上会议,研讨毕设线上指导工作,制定《437必赢会员中心2020年春季学期防疫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实施方案》、《437必赢会员中心2020年春季学期防疫阶段本科毕业设计相关要求》、《437必赢会员中心关于开展2020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方案》。毕设指导教师积极完成毕设员工情况梳理,并根据员工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利用“云端”开展线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在疫情期间将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所受影响尽力减到最小,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线上线下实质等效。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工作中,同学们精心准备,认真答辩,积极展示毕业设计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就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__local/3/5D/E9/C4CC0A7319570E395EF6E251813_5E3E0BCC_1C6E.png)
员工姓名:符平吉
班 级:建环2016-01班
指导教师:孙亮亮
毕设题目:重庆某综合楼暖通空调设计
![](/__local/6/C3/EC/2110D210DA4EC716E08A5052BF8_3E147BBC_10666.jpg)
![](/__local/C/83/17/4A598278C94D666F4BF38C6582F_9B7FEB0E_1D7B.png)
一、概况
1.选题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央空调系统也将会越来越普及。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之中将随处可见多功能的综合体建筑。本毕业设计题目是为重庆市某综合楼进行暖通空调设计。在毕业设计中,通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熟练掌握运用相应的规范、手册等设计资料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这样一项空调设计工程课题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2.任务分解
(1)空调系统方案:对该建筑物空调系统方案进行设计,选择冷热源。并在技术经济比较基础之上对空调系统方案进行优化,给出节能优化设计;
(2)空调负荷计算:对冬夏季工况空调负荷进行计算,相同建筑物标准层负荷可采取成果共享的方式完成该建筑物总负荷计算;
(3)空调过程计算:对夏季工况空调过程进行计算,得到相应的风量、新风量、送风参数等;
(4)气流组织计算:对空调风系统进行气流组织计算,确定送风口型式,风口位置、数量,送风参数,回风口布置;
(5)水力计算:对空调水系统、风系统进行水力计算,确定各管段管径,阻力损失,系 统总损失。并联环路可只进行两个或以上主要环路的阻力平衡计算;
(6)设备选型:对该空调系统所需要的各类设备进行选择,包括末端设备、空调处理设备、冷热源、动力循环设备、调节控制附件等;
(7)其他:消声、保温、自控方案等;
(8)绘制图纸:各层系统平面图、制冷机房平面布置图、制冷机房流程图、有关剖面图等;
(9)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二、已完成部分
1.完成外文文献的翻译;
2.完成空调系统方案初步设计;
由于建筑的一层空间较大,需要较大的风量和新风量,温湿度设置和使用时间都是一致的,因此一层选择了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而二、三、四层由于其各含有许多的独立房间,出于便于独立控制的考虑,选择了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3.负荷计算;
以三层3006办公室的空调负荷计算为例,该房间夏季干球温度为26℃,相对湿度60%,冬季干球温度为18℃,相对湿度50%。
该办公室四面围护结构,其中有三面为内围护结构,西邻配电室,东邻另一个室内设计参数相同的办公室,北面是过道;南面为玻璃幕墙。计算得到3006的负荷为:
![](/__local/C/DB/04/2E71845F43ADCEA43CF37B74619_25AAD93B_C952.png)
4.空气处理过程
(1)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
以一层大厅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室内空气夏季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60%,新风量:3360m³/h,查得室内焓值60.1 kJ/kg,室外空气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5.5℃,室外空气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6.5℃,相对湿度50.3%,查得室外焓值85.5 kJ/kg。冷负荷(不含新风)Q=62.525kW,总的散湿量10.86kg/h,热湿比线
= Q/W=20726.6kJ/kg;
①过室内状态点N作ε=20726.6kJ/kg 的热湿比线取,取送风温差为8℃可以得到送风状态点O,
= 50.6kJ/kg;由于O点的相对湿度大于90%,送风状态点O已经处于机器露点区域,因此送风转台点O和机器露点L重合。
②由送风状态点O的焓值,可计算出总送风量G=21953.3 m³/h;
③根据已知设计的新风量
=3360 m³/h可得到回风量为18593.3m³/h, 新风比为 15.31%,进而可以得到混合状态点C:
=64kJ/kg,
=14.2 g/kg干空气。
![](/__local/3/A9/32/A4412E1C92C68343BD3A2E0A9CF_A6F76F76_10ACE.png)
全空气系统的夏季空调处理过程
全空气系统冬季的空气调节过程和夏季类似,冬季空气调节过程计算完成后可以得到冬季的送分量和根据以上计算数据选择特灵组合式空气处理机,其中一层大厅选择1台CLCP025空气处理机组,具体参数见下表:
![](/__local/5/37/0B/D2ACC0EEBDD1A736F9AD5EA9C48_5D174F13_33CF.png)
机组性能参数
(2)风机盘管+新风系统
以二层2004为例来进行计算分析:已知其室内冷负荷为3136.34W,湿负荷1.12kg/h,新风量300m³/h,室内空气温度为26℃,相对湿度60%,室外空气干球温度为35.5℃,湿球温度26.5℃。设计采用新风不承担室内负荷的方案,即送入室内的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等焓线与机器露点的交点L。室外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等焓线与机器露点以及管道温升所确定的点L’,温升后到点L。
![](/__local/A/7D/46/23AC6262F745D780A71271F2A51_40BB43FC_106B7.png)
风机盘管机组的夏季空调处理过程
①已知室内全热冷负荷为3136.34W,湿负荷为1.12kg/h,则热湿比为ε= Q/W= 10081.1 kJ/kg。
②过N点做
线按最大送风温差与ψ=95%线相交,即得送风点O,则总送风量为G=951.20 m3/h, 则风机盘管风量GF=651.2 m3/h。
③风机盘管机组出口空气的焓hM=43.1 kJ/kg,则风机盘管设计冷量QF=3.32215 kW,从表3中以中档风速的参数为标准选择风机盘管的型号是MCW500VT。
![](/__local/C/74/7D/6435DD41E56B713E48F95BAA9F1_375FCC4B_28C04.png)
风机盘管机组性能参数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__local/B/EF/AF/0196F7CF86EE5B836BDB0C26EFD_70BDB83F_4B0CA.png)
![](/__local/3/0C/FC/A97645D88066D674F96E7DF0C5E_C2F90300_1D86.png)
问题1:在设计的各个阶段是否有考虑过节能措施?
答:有考虑过,比如在负荷计算中,围护结构考虑节能型围护结构,考虑遮阳设施;在方案选择时,也会有经济节能等方面的考虑;在之后的冷热源选择、自控方案等设计中也会考虑节能的措施。
问题2:选择风机盘管机组时是怎么考虑制冷量和送风量的?
答:风机盘管机组选的时候是先根据制冷量,满足制冷量之后再看风量是不是也满足。但是发现制冷量比较合适的话,风量就相差比较大,看过好几个样本都有这个问题。
![](/__local/6/84/3C/5AEB4091DABD8878FF85D04045B_B84BA448_1E0A.png)
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至今都还未能返校,对于整个的毕业设计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而在家做了这么久的毕业设计,还是有很大的收获和不一样的体会的。
由于回家没有带各种规范和手册,在开始设计时只能翻阅电子版的手册和规范,在不熟悉各种规范和手册的情况下,只能慢慢的翻找,比较繁琐,进度较慢。慢慢的熟悉了这些东西之后,对要查找的内容能很快的定位到相应的规范和手册。
在家做毕业设计,缺少了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各种沟通可能也不是那么的及时,这就造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比如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解决,在学校也会这样做,但思考的不会太深就会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而现在考虑的则更多,收获自然也就更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小有提高。
在设计过程中,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孙亮亮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指导2-3次,平时的话都是有问题就可以给孙老师发消息,一般都能及时收到回复;还有一些学长学姐,在我们学习天正暖通时进行了耐心的指导;还有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相互印证。整个的毕业设计可以说是枯燥的,时不时的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有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同行,给枯燥的过程增添了色彩。
![](/__local/0/7B/7D/017A92D214FD47907584CB6F4E9_D9A849D9_13D7B.png)
![](/__local/E/9C/3C/8AA75C17CDE5424EA4E688AD6ED_BCEEF537_181CE.png)
通过中期答辩,对我整个的设计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会更加努力,按时完成毕业设计,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